员工挪用公款就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员工侵占公司公款,将公司的钱款用于自己的私人用途,这是公司最不能容忍的行为之一。如果公司发现员工有挪用公款的嫌疑,那么就需要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来决定是否立案。
首先,员工挪用公款的行为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而不仅仅是公司规定的行为。如果员工挪用公款的金额达到一定数额,既可以被判刑,也可以受到行政处罚。在我国的刑法中,挪用公款的犯罪金额达到50万元以上,则会被判刑。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挪用公款的行为是可以被处以罚款、吊销执照、责令停业等不同级别的处罚。
其次,公司对员工挪用公款的行为也有一定的容忍度。通常情况下,公司会对员工挪用公款的行为进行内部成本核算,确认是否存在挪用行为,并牵扯到哪些金额。如果被确认存在挪用行为,公司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内部调整或降职等,但不一定会立即决定立案,要看挪用的金额是否超过公司的容忍度。
最后,挪用公款的金额多寡,也是影响是否立案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挪用的金额超过公司的容忍度,那么公司会有意向立案,并对员工进行调查。根据公司的规定,可以采取警告、辞退、追诉刑事责任等不同的处罚措施。如果挪用的金额超过了刑法规定的标准,那么就不能由公司决定是否立案,必须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总之,员工挪用公款的行为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会损害公司的利益,也会对员工构成极大的法律和道德风险。针对这种情况,公司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完善的制度和规定,并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有效防范员工挪用公款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