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纳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涉及经济犯罪。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出纳挪用公款的数额越大,犯罪的性质就越严重,其刑事责任也就越高。
一般来说,出纳挪用公款的数额超过1000元,就可以构成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盗窃数额较大的罪,数额较大的标准是三千元以上。而出纳挪用公款是属于贪污罪或挪用公款罪的范畴,如果其数额达到了三千元以上,则也会被认定为罪行较重,需要承担更高的法律责任。
此外,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挪用公款达到三万元以上但不满十万元的,应当依照贪污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挪用公款达到十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贪污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并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也表明了出纳挪用公款数额越大,法律给予的处罚就越严厉。
综上所述,出纳挪用公款的数额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数额也会产生不同的刑事后果。出纳人员如果发现自己需要挪用公款,建议及早进行申请或汇报上级,或者通过合法渠道获取资金,避免违法行为带来的后果。同时,在实践中也需要加强对职责法律意识的教育和规范,对于违法行为要及时处罚,以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