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一种行为,它涉及到国家的财产安全和公共利益,因此挪用公款被认为是一种犯罪行为。那么,挪用公款的金额是否会影响刑事立案的问题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刑法》对于挪用公款的罪名并没有规定必须达到一定金额才能立案。事实上,挪用的金额多少并不是刑事立案的唯一标准,它所受到的法律惩罚是由犯罪的性质、情节、后果等因素所决定的。因此,即使挪用的金额非常小,只要具有犯罪性质,仍然可以依法立案查处。
然而,事实上,挪用公款的数额大小确实会在后续的判决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是因为犯罪的后果大小会影响刑罚的轻重。除了判刑的影响之外,挪用公款的金额也会影响追赃的力度,因为涉及到的资金量越大,那么追回其中的公款也就越困难。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是一种触犯法律的行为,即便是挪用的金额很小,也必须严肃对待。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挪用金额小而对其轻视,还需要加强对于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社会的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让违法者有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