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以个人或社会团体名义占有或使用公款或财物,严重损害了国家财产和社会公信力。因此,挪用公款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还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那么,究竟挪用公款多少金额才能立案呢?
根据《刑法》规定,挪用公款金额不满2000元的,不构成犯罪;挪用公款金额在2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属于轻微的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金额在5000元以上的,属于普通的挪用公款罪。而根据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如果挪用公款金额在10万元及以上,就可以被依法逮捕。
因此,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挪用公款金额在5000元以上就可以构成犯罪并立案,但如果挪用公款金额在10万元及以上就会被依法逮捕。需要提醒的是,挪用公款这种违法行为在法律中被定义为“贪污罪”,其犯罪性质非常严重,挪用公款的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