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项严重的罪行,可以触犯刑法。如果被立案调查,一般情况下是难以逃避刑责的,因为这是对公共财产的侵走和侵犯,会破坏社会的公信力和公正性。尽管一些情况下,挪用公款被视为轻罪,但大部分情况下,这都是重罪,需要对犯罪者进行严厉的处罚。
在中国,挪用公款主要分为三类,即轻微案件、一般案件和重大案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重大案件的刑责将根据挪用的数额和情节的严重程度而定,最高可被判刑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一般案件的刑责最高可被判处拘役或监禁,听从证人证言的罚款等补偿措施。而轻微案件的刑责则是罚款或者处以教育管制等社区矫正。
因此,挪用公款被立案了,一般情况下不会逃避刑责。被判刑的情况下,犯罪人应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去服刑。但是,如果犯罪人能够赔偿对公共财产的损失,并且态度认真,如认罪悔罪并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可能会获得减轻刑事责任的宽大处理。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项不道德、不法的行为,其行为后果十分严重。所以,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有人挪用公款,被立案的情况下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对公共财产的保护和管理,避免发生类似的挪用公款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