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使用公共财产或公共财政资金、财产用于个人或非法目的的行为。如果个人挪用公款金额达到三千以上,应该可以立案。具体而言,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构成挪用公款罪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挪用的对象必须是公共财产或公共财政资金、财产;二是挪用的行为必须是低于公务员的属地或职权范围;三是挪用的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挪用且数额较小、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挪用公款金额达到三千以上,则必须立案调查,同时还需要收集证据,查明事实,认定罪名,最终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一般来说,挪用公款罪的定罪标准比较严格,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则有可能会导致证据不足、审判难度大甚至可能无法起诉的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三千可以立案,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证据。在实际操作中,公安机关和检察院需要逐一调查清楚,确保刑事立案的相关证据和依据充分,以避免误判和排除冤假错案的可能性。同时,也提醒广大人民群众要加强法律意识,远离违法犯罪行为,共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