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建造住房和生产设施所占用的用地,其产权归农户所有。在过去,宅基地的产权一直存在模糊和不确定的问题,导致农村居民无法明确自己的产权和享有相应的权益。近年来,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财产权益和打击非法侵占农村宅基地的行为,国家开始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确权工作。
首先,国家通过《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办法》等法规,规定了农村宅基地的确权登记程序和要求,明确了农民的产权及其保障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宅基地权属证书、宅基地调查测量资料、宅基地权属登记档案等。这些文件的提供可以有效保障农户的产权不被侵犯。
其次,国家对非法侵占和闲置宅基地进行了打击和整治。各级政府加大了责任落实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破坏宅基地、征用宅基地等违法行为。同时,在确权工作中也会统计并排查农村空置的宅基地。根据规定,五年内未使用过的宅基地将被收回并重新分配给需要的人。
最后,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也为农户提供了助力。农户通过确权程序,可以手持产权证明资料参与乡村土地流转市场等经济活动,增加家庭收入;也可以获得租赁、抵押等贷款服务,扩大农村居民的融资渠道。
综上所述,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的开展为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和经济活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与助力,有力推动了农村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