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确权是近年来国家政策的一个重点推行项目,它的实施为农村土地管理和村务管理带来新的理念和方法。随着国家政策不断完善,农村宅基地确权已经开始全面展开。
早在2013年,国家就启动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促进集体土地利益共享,提高法制水平和社会稳定。随后,2015年《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三权分置试点工作方案》的发布,则为农村宅基地确权带来了更加明确的政策依据。
接着,在2017年,国家再次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意见,对于农村宅基地确权的工作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此后,在各地的积极推动下,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进一步加快推进。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超过2.2亿的农村宅基地开始确权工作,超过1.7亿的农村宅基地已经完成了确权颁证。这些宅基地确权工作的完成,有力地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增强了农民的土地意识,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土地支撑。
然而,当前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难点和问题,比如适用标准不一、出现安置房等新问题。因此,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深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打造适应新形势的现代农业,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等,让农民真正拥有稳定、长期、合法的土地耕种权,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