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如果被公安机关查证属实,一定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国家的利益,也影响了公共信任,使得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但是,如果挪用公款后能够及时归还,是否就没有了罪责呢?
首先,即使挪用公款后及时归还,其违法性并不会因此而消失。挪用公款本身就是一种犯罪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归还只能是减轻责任的情况下考虑,而非是无罪的情况。
其次,挪用公款的情况很难判断是否是故意或者过失行为。如果因为管理不周,导致资金错付,那么这种情况下判罪可能会比较轻。但如果是有意挪用,那么就不论是否归还,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后,归还的行为本身也要受到有关部门的调查和审核。如果归还的数额不符合实际,或者只是想通过归还来逃避法律责任,那么这种行为就不能减轻责任,相反,还可能由于增加恶意行为的成分而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后归还并不能使罪责消失,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判罚。对于这种违法行为,应该加强监管和惩罚,以保障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