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虽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略有不同,但是普遍认为员工挪用公款的金额超过一定数额就属于犯罪行为。下面是在中国法律框架下,员工挪用公款多少算违法的解释。
在中国法律中,员工挪用公款的数额分为三种,分别是贪污、受贿和挪用公款。其中,贪污和受贿的数额标准较严格,挪用公款相对而言宽松一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应当履行的职责所形成的国家资产或者收入,非法占有或者将其非法转移给他人,数额较大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贪污罪的数额标准为人民币三万元以上。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给予他人有价值的利益,犯罪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受贿罪的数额标准为人民币三万元以上。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国有资产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所管理的国有资金、财产占为己有或者挪作他用的行为。挪用公款罪的数额标准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
如果员工挪用公款金额达到以上标准,就可以被认定为构成了相应的刑事犯罪,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即使金额未达到上述标准,挪用公款也属于违法行为,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和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