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将公款用于非法活动或与工作无关的活动,涉及到违法犯罪问题。挪用公款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犯罪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公款的所有权归国家、挪用人违法占有了公款、系故意行为等。
那么,挪用公款多少钱会被立案呢?在我国刑法中,关于挪用公款的罪名是根据涉及金额的大小来进行区分的。据相关法律规定,挪用公款罪分三个档次,分别对应涉案金额较少、金额适中和金额较大的情形:
1. 挪用公款数额较小:涉案金额在3万元以下的称为“轻微挪用公款”,此类罪行一般为轻微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向“城管”管辖,处以行政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2. 挪用公款数额适中:涉案金额在3万元到10万元之间的称为“一般性挪用公款”,此类罪行属于刑法上的普通刑事罪行,公安机关将进行立案侦查,一旦查证属实,将依法追究罪责,涉案者将被依法定罪处刑。
3. 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涉案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称为“特别重大挪用公款”,此类罪行属于重大犯罪行为,一旦查证属实,公安机关将进行立案侦查,一旦案情发酵,必将引发社会大众强烈谴责。
总之,在我国法律中,挪用公款是一种严肃的犯罪行为,不论涉案金额大小,都必须依法追究责任,并进行惩罚。那么,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应该慎重使用公款,依法依规合理使用公款,做到心中有数,平衡好自己的职责与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