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属于贪污行为的一种。挪用公款是指在行使公务中,以非法的方式将公款、公物及其他财产挪用于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涉及到公共的利益和财产,所以一旦被发现挪用公款,就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那么,挪用公款多少就会被立案呢?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挪用公款多少会被立案追究刑事责任,具体情况如下:
1.按数量细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规定,贪污罪罪名成立的,数额较大的,应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巨大的,应判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按角度分:
按照立案角度来看,通常涉及借贷单位或者公司内部的公款挪用,一般来说是在高层管理人员或负责人员之间进行,这时候一旦发现挪用公款的金额较大,通常都会立案处理。经审查确认,如果数额较大,一般会采取刑事立案的形式,处以严厉的惩罚措施,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不论数额多大,都是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都会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如何预防挪用公款,可以加强组织监督管理,严格的预算制度和财务制度,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等。只有通过加强管理和完善制度,才能够有效地防止公款挪用的现象发生,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法律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