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主观故意是指行为人并无故意或故态的心理,他们可能是由于疏忽、忽视职责等原因,造成公款的挪用。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公款的挪用,或者是没有预见到后果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行为人没有故意或犯罪意图,但是他们的行为已经涉嫌挪用公款,这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根据我国的《行政处罚法》和《刑法》,无论是否有主观故意,只要是挪用了公款,就应该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行为人没有主观故意,但是已经违反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定,那么他们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对于公务人员来说,要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定,确保公款的使用和管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防止出现无意识的挪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