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涉及到公共资源和公共财产,不仅会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损害公众利益和信任,而挪用公款的共犯同样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首先,根据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是一种侵占罪,属于非法占有公共财产的行为,在确定挪用公款共犯的刑事责任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罪责的界定
挪用公款重罪,根据不同情况而进行追究。若共犯属于同谋挪用公款,需按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对犯罪的每个共犯应当数罪并罚,判处固定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若共犯属于共同犯罪,且共犯人数较多,需根据《刑法》规定的相应法律条文逐级加重刑罚。
二、挪用公款的数额大小
不同数额的挪用公款往往会受到不同的惩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者将受到较为严厉的刑罚。一般来说,挪用公款数额在10万元以下的,将以拘役或者管制的方式予以处理;当数额在10万元以上时,可被判处有期徒刑;当数额在50万元以上,可被判处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三、罪责分摊
在实践中,如果共犯之间没有达成分摊协议则其判决结果会因程度而异。当然,如果共犯之间达成划分的摊分计划或者合理协议,其法律责任的大小则可以适当进行调整。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共犯的判决结果需要考虑到犯罪的具体情况,在定罪量刑过程中会综合考虑共犯的社会职位、挪用公款的数额、犯罪情节以及共犯数等因素,以确保判决公正,合法。无论是涉及到挪用公款的个人,还是共犯,都应该承担自己的法律责任,遵守法律规定,保障公共资源的利益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