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个人或组织私自使用或占有公共财产,这种行为不仅是一种公共财产浪费和滥用权力的表现,而且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在我国法律中,挪用公款是明确划定出来的刑事犯罪行为。挪用公款使用人将会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侵占公共财物的行为构成“贪污罪”,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挪用公款金额达到一定数额就会受到刑事制裁。一般来说,挪用公款金额在50万元以上就算达到了法律规定的数额。
在罪名成立的情况下,挪用公款的使用人需要承担何种法律后果呢?挪用公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2、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根据挪用公款的金额大小来判定的。如果挪用公款金额较大,犯罪情节较严重,往往会被判处较重的刑罚。民事责任则指:使用人需要退还挪用的公款,以及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在这里需要重申的是,挪用公款严重侵犯了国家财产,不仅损失巨大,而且还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挪用公款是一种十分严重的非法犯罪行为,必须严格予以打击和制裁。对于挪用公款的使用人来说,不仅要面临刑事制裁的刑罚,还可能面临公众的道德谴责和社会的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