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挪用公款属于职务犯罪,涉及公款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必须严肃处理。 在对职工挪用公款立案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收集证据
职工挪用公款涉及涉及资金流、发票等相关证据,必须进行全面地收集证据。可以通过企业财务部门,从业务收据、台账、银行流水等财务记录中梳理证据,可以聘请调查机构进行调查。
二、组织审查
一旦要证实有人挪用了公款,企业应立即组织内部审查。在审查过程中,应确保程序合法,公正公平、严谨细致地查明案件的事实及其责任人。
三、立案审查
企业必须立即报案,向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提起相应的刑事立案审查。如果职工挪用公款触犯刑律,则立刻启动刑事诉讼程序进行侦查、审查、逮捕、起诉等。对于轻微的职务犯罪行为,也应进行处罚,让员工知道企业对职务犯罪是“零容忍”的。
四、追缴公款
挪用公款的职工必须返还所有挪用款项,否则企业应采取法律手段强制追缴。如果职工返还的不够,企业可以通过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追赔其挪用的公款。
五、制定政策
企业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加强内部审计、财务管理,防范职工挪用公款的行为。例如,人均明细账、超额险、审计抽查等制度,最大程度减少职工挪用公款的可能。
六、教育培训
加强对职工法制意识的培训和教育,让员工认识到职务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切实增强职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增强防范意识和抵制职务犯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