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违反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符合法律定义的行为一般情况下都会被判刑。但是如果挪用公款后能及时归还,是否还会被判刑呢?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挪用公款属于贪污罪,而贪污罪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占有国家、集体或者公民的财物;二是滥用职权或者不履行职责,致使前述财物遭受重大损失的,即占有、不报销;报销后占有;未使用公款,而以它为抵押品。一旦构成了贪污罪,必须受到法律惩罚,但归还挪用的公款违反了第一个构成要素,所以是否被判刑还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具体来说,是否会被判刑要看如下几个方面:
1.挪用金额大小:如果挪用金额较小,就算归还了,也可能不会被判刑,而是被罚款或者行政拘留。但如果挪用的金额较大,即使归还,也更容易被判刑,判刑时间也较长。
2.是否存在串联其他犯罪行为:如果挪用公款涉及到串联其他犯罪行为,那么归还挪用款项后也可能被判刑。
3.是否认罪态度好:如果挪用公款后能够积极主动归还并认罪态度良好,表现出了悔罪态度,可能会被减轻处罚或免予刑罚的可能性更大。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归还后是否会被判刑要看具体情况而定,而归还公款是对减轻惩罚起到一定作用的表现,但并不能保证一定不会被判刑。挪用公款是违反法律的行为,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要以身试法,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