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侵害国家财产、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需要对此类行为进行切实的打击和惩处。为此,我国将挪用公款列为刑事犯罪行为,并设立了相应的立案部门。
挪用公款犯罪的立案部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公安机关,一个是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是犯罪立案的主要机关,对挪用公款犯罪的调查、立案、审查、起诉等工作都有重要职责。检察机关则是依法行使检察权,对挪用公款犯罪的打击和惩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安机关对挪用公款犯罪的立案程序如下:
1. 接受举报或发现违法线索后,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公安机关可以通过调查犯罪嫌疑人的经济来源、资金流转等方式,获取证据材料。
2. 完成证据搜集后,公安机关根据证据材料,核实犯罪事实,决定立案。对于情节较重或者重大案件,必须上报上级公安机关批准立案。
3. 公安机关对立案后的案件进行进一步审查、调查、侦破等工作,以提供清晰、系统的证据,保障案件侦破和审判的质量和效果。
检察机关对挪用公款犯罪的立案程序如下:
1. 接到公安机关移送的挪用公款犯罪案件,检察机关进行受案审查,确认是否符合立案要求。
2. 对于符合立案要求的案件,检察机关将指定检察官负责本案件的审查、调查、起诉工作。
3. 检察官根据证据材料,进行案情分析,制定起诉方案,并向法院提起公诉。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对此类行为必须依法惩处。目前,我国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都设立了针对挪用公款犯罪的立案部门,对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和惩处,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