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职人员或其他与公共资源打交道的人员,将公共财产用于自己的私人用途,或者将公款用于不该用的地方。通常情况下,挪用公款属于职务犯罪,并涉嫌贪污罪、受贿罪等刑事犯罪。具体管辖部门是检察院、法院和其他政府机关,如纪检委员会、组织部等。
在中国,挪用公款多少钱可以起诉,具体依据是《刑法》中的相关条款。根据该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具体多少钱属于“数额较大”,则没有明确的标准。一般来说,挪用公款超过10万元就会被视为“数额较大”,并且会面临刑罚。但实际上,判断“数额较大”的标准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另外,除了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还有其他情况也可以被视为违法犯罪。例如,如果一位公职人员多次挪用公款,即使每次不够数额较大,也会被视为违法犯罪。另外,在准予缓刑或者免于刑事责任的情况下挪用公款如果不足10万元,也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最后需要明确的是,公款是公共财产,其用途应该是为了公共利益服务的,如果被挪用到私人领域,则违法犯罪,一旦发现,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为了避免挪用公款,应该严格审批、监督使用公款,并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来加强对于公职人员的监管和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