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以个人或者其他单位的名义,将本应用于公共事业、公益事业或者其他公共利益的资金、财产或者其他财务资源占为个人之用或者非法处分。因为这种行为涉及到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因此法律对挪用公款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重的情况下,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中,挪用公款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将被认定为犯罪;而数额在10万元以下但在3万元以上的将被认定为重大违法行为。
此外,如果挪用公款行为属于情节较轻的,则会被认定为行政违法行为,受到纪律处分或行政处罚。
无论是刑事追究还是行政处罚,对于挪用公款行为的打击,将有助于维护国家财产安全,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同时,也将对挪用公款行为制造者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促使其遵纪守法、守护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