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挪用承担保管、管理职责的公款,数额较大而不构成贪污罪的行为。挪用公款罪的刑罚一般根据数额大小来做出量刑决定。其基本量刑标准为有期徒刑三年以下、拘役、管制或罚金。其中,数额较大的挪用公款罪一般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如果数额特别巨大(金额超过五千万元),则最高可判处死刑。同时,挪用公款罪一般也可并处罚金,罚金的数额相当于贪污数额的一倍以上,一般不超过五倍。
值得注意的是,判处挪用公款罪的刑期,除了根据数额的大小外,还要考虑挪用公款的情节、是否违反法律规定、是否涉及其他犯罪行为等因素。如果挪用公款的情节特别恶劣,情节较轻的犯罪分子也可能被判处较重的刑期。同时,如果挪用公款的行为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也会加重犯罪分子的刑期。
因此,挪用公款罪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犯罪分子一旦被定罪,将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任何人都应该尊重公款,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否则将承担不可承受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