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与公共事务有关的人员侵占或滥用公共财产,在没有经过授权下将其占为己有或非法转移至他人账户等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会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也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挪用公款是一种贪污犯罪行为,受到法律的严厉打击。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的刑期为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如果挪用的公款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挪用公款的人职务特别严重,那么刑期将会较长。
关于挪用公款数额的界定,我国《刑法》规定,在数额较大的情况下,挪用公款数额为10万元以上就属于特别严重的情况。当挪用数额超过100万元时,就认为是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况了。
另外,挪用公款犯罪还会受到其他惩罚措施的影响,比如罚款、没收财产等。此外,挪用公款犯罪一般还会受到领导干部的政治处分措施。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犯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于从事公共事务的人员来说,更应该保持高度警惕和自律,绝不能违反法律底线。因为一旦违反法律,不仅会失去工作、名誉和尊严,还可能付出沉重的刑事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