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个人或组织利用职务之便,以不当手段侵占或占有公共财产或公共资金的行为。因此,挪用公款是一种重大的职务犯罪,对于犯罪者来说,他们可能面临的刑期也比较长。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规定,挪用公款金额在10万元以上或者情节严重的,其主要情节应该由贪污罪来定性。而挪用公款金额不足10万元的,应以挪用公款罪进行定罪处罚。
具体来说,根据刑法第 272 条的规定,涉及挪用公款罪的时候,可能的刑期通常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此外,如果犯罪者情节特别严重的话,最高可判处5年有期徒刑。如果涉及一些累犯、情节特别严重、涉及较大金额的公款,判处的刑期也可能达到10年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 ,犯罪者在挪用公款之后被立案调查后,可能不仅要接受刑事处罚,还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责任。因此,挪用公款的犯罪者面临的风险也非常高。
总体来说,挪用公款严重损害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的财产利益,而且也破坏了公共信任,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防范和打击此类犯罪,加强公款管理,落实制度、完善法律,增强社会诚信和法律意识,在法律的制约和监督下,积极推进为人民服务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