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项罪行,在任何国家都是禁止的。但是,即便是禁止的行为,也难免有人为了个人利益暂时放弃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因此,许多人可能会问:如果挪用公款被发现,是不是归还了就可以避免刑事责任了呢?
归还公款确实是减轻刑事责任的一种方式,但这并不是绝对的规律。对于挪用公款的人,归还公款可以起到缓和处理对象的作用,但并不一定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首先,挪用公款的数额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如果被挪用的数额比较小,可能只会被判处罚款或者轻微的刑事责任。但如果数额太大,并且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归还公款可能只会起到减轻惩罚的作用,但并不能完全免除罪责。
其次,在归还公款的情况下,被挪用公款的相关方是否接受了这种方式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如果相关方本来就希望尽快解决问题并达成妥协,那么归还公款可能会得到比较好的处理结果。但如果相关方并不接受这种解决方式,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处理。
总之,无论什么原因导致挪用公款,归还公款都是正确之举。但这并不能完全抵消挪用公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如果挪用公款数额很大或者已经造成了严重损害。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始终坚持公正、诚信和廉洁的原则,避免挪用公款的行为。这不但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对自身的形象和人品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