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侵犯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权利。一旦被发现,责任人将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挪用公款导致的刑罚因违法行为的严重性和犯罪后果的不同而不同,但一般来说,挪用公款全部归还并不一定能够获得免罪,而坐牢则是比较常见的惩罚方式之一。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挪用公款的情节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相应的刑罚也不同。轻度挪用公款的刑期最高不超过三年,可以缓刑;中度挪用公款的刑期最高不超过十年,要求必须服刑;而对于严重挪用公款行为,刑期则会更长,到达20年甚至终身监禁。因此,具体情况根据挪用公款数额,次数等因素而定。同时,归还全部挪用的公款,可以作为从轻的情节,减轻刑期量刑,但不能免除刑罚。
此外,在归还全部挪用的公款前主动投案自首,认罪认罚等自我辩护的方式,也可以作为情节较轻的一方面。这样的表现可能减轻法院的审判力度,让挪用公款的人获得相对宽大的处罚。最终,如何执行刑罚,还将受到司法机关的考量和衡量,涉及到罪犯的个人表现等多个因素。
总之,挪用公款归还可以减轻一定的刑罚,但不能完全免除,主动投案自首,认罪认罚等,也可以尽可能的减轻刑罚。对于防止挪用公款,需要加强监管,从制度、机制、流程等多个方面,切实保护人民财产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