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罪行,此类犯罪行为必须得到严惩。据法律规定,挪用公款的金额在多少范围之内,才会定罪判刑呢?下面是一些相关规定的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公物或者其他财务收支,数额较大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如果情节特别严重,或者导致国家或者人民群众利益特别严重损失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十年以上;其中,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由此可见,挪用公款的金额是按照“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来分级别进行区分的,具体数额如何界定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规定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其最终的定罪判刑结果,取决于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包括挪用的金额大小、作案者的身份、作案手段的恶劣程度、影响范围及后果等等。无论如何,这类犯罪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以维护社会的公正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