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对社会和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害。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挪用公款或挪用公款后私占、私分的行为,数额较大,已经住院置标准大型企业。公款是指国家机关预算内的财政资金、国有企业的资金或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使用的经济计划适用资金等。
依据《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数额较大划分线为5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为较轻情节,受到罚金或者拘役三个月以下的处罚,5万元以上为较重情节,最高可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挪用公款罪的定罪标准,经常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判断。定罪的关键在于罪行的严重程度,具体包括挪用公款数额的大小、挪用的性质和用途、性质和职务的高低等因素。一般情况下,如果挪用公款数额在10万元以上,则会被认为是严重情节,受到严厉的惩罚。
总之,挪用公款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于此类犯罪必须坚决予以打击。只有加强对于挪用公款的监管,提高行政工作人员的质素意識,才能有效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