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非法占据、占有公共财政资金的行为。挪用公款不仅违反道德,更是违法行为。因为使用公款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规定,违反规定即会受到处理。
在界定挪用公款标准时,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不合法行为:挪用公款必须是一项不合法的行为。按照法律规定,公款只能用于特定的目的、特定的人员和特定的范围内,而且必须经过审批程序。如果违反这些规定使用公款,就属于不合法行为。
2. 有过错故意:挪用公款还必须是有过错故意的行为。此处的“过错故意”指违反规定的行为是故意的或者存在明显的过失。如果使用公款时,是因为手误或者纯属疏忽所导致的,则不属于挪用公款行为。
3. 涉及资金的使用权和义务:在挪用公款的行为中,资金的使用权和义务是十分重要的。使用公款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明确,不能随意任意使用。如果违反规定擅自使用公款,那么就属于挪用公款行为。
4. 程度:挪用公款的程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金额很小、使用公款的时间不长,那么就属于轻微的行为;如果金额巨大、使用时间较长,那么就属于严重的行为。按照法律规定,对于不同的挪用公款程度,惩罚的力度也是有所不同的。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是严重违法行为,其界定标准主要是以不合法行为、有过错故意、涉及资金的使用权和义务、程度等因素来进行评定和管控。其中,不合法行为和有过错故意是核心因素,其他因素是配合性。无论在哪个层面,挪用公款都将被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