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其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是巨大的,因此一般都会被视为重罪进行定罪和量刑。根据我国刑事法律的规定,对挪用公款的犯罪人员的惩罚将有针对性地进行,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量刑的高低取决于具体的挪用金额。如以挪用公款一百万为例,在受到惩罚时,法官可能会考虑当事人的挪用行为的严重性,以及其所挪用的资金的数量等因素,将其划分为轻罪、中罪、重罪或极重罪。一般来说,挪用公款一百万会被视为中罪或者重罪,最高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能面临罚款或者没收财产等后果。
其次,量刑的高低还与挪用公款犯罪时的具体情节有关。挪用公款的情节可能涉及针对其职务的滥用、利旧避新的打算等,如果有故意伤害他人、盗窃、诈骗等其他犯罪行为,将进一步加重惩罚。相反,如果挪用的公款目的是为了救急,情况可能会有所减轻。
最后,新的刑事法律规定,若被告人认罪、悔罪并主动退赔金额,可以在量刑上适当减轻刑罚。因此,被告人在挪用公款后,如能够诚心悔改并且为其行为负责并主动退赔金额,也有可能在量刑和后果方面得到一定的减轻。
总体上,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于涉案者的惩罚应由法律机构或者司法机构进行,量刑应当以案情、挪用金额和行为情节为依据,切实保护社会与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