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家庭的集体所有土地,宅基地分户是将一块宅基地用作两个或以上家庭的居住之用。但是,由于宅基地分户涉及到家庭财产权益、宅基地的受益权等问题,如果在分户过程中发生了争议,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首先,当事人应该尽可能地进行和解、调解工作,此时可以寻找乡、村两委或者宅基地管理人员等调解,如果协商不成,可以上报镇(街道)和县(市、区)相关职能部门,由乡、村、村两委等共同参与协商和调解工作。
如果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的受理条件是:涉及到宅基地受益权或者宅基地是否分户的争议;具备明确的诉讼请求和当事人基本情况;有合法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自己出庭等。在诉讼时,当事人需要准备好证据材料,包括宅基地的土地证、宅基地权属证明、宅基地分户协议书、家庭户口簿等相关证明材料。
在起诉之后,人民法院将进行庭审,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对争议问题进行司法认定和处理。最终,根据法律规定,法院将作出判决或者裁定结果。
在分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遵循相关程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发生纠纷,应当及时寻求帮助,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争议。同时,农村宅基地分户过程中,也需要密切关注政策法规的变化,避免违法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