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违反国家法律和法规的行为,其罪行的性质和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刑法对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的罪行属于贪污罪,其罪行大小与挪用的公款数目有直接关系。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就可以构成刑事犯罪。对于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可以从轻到重判处三个不同的级别。当挪用公款金额在5000元以上,但不超过10万元时,则构成轻微刑事犯罪,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当挪用公款金额在10万元以上,不超过100万元,则构成一般刑事犯罪,可以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当挪用公款金额在100万元以上,则构成严重刑事犯罪,将会被判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甚至可能是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此外,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还可能面临其他的法律责任。例如,如果挪用公款的行为涉及违法占有或者借用的情况,还可能会被追究盗窃或者诈骗等刑事责任;另外,挪用公款的行为还可能涉及到行政处罚或者民事赔偿等方面的责任。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的行为极其严重,其犯罪的性质和后果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极大的损害。因此,任何人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行为,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绝不能为个人利益而挪用公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