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如果涉及到较大金额的挪用行为,那么就可能会受到刑事追究。但具体的立案、判刑情况是需要根据法律规定、案情、证据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估的。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挪用公款罪的量刑情况,主要是根据挪用金额的大小来判定的。挪用公款的金额数额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
一般来说,涉及到挪用公款的刑事责任,要求其中的挪用金额超过人民币两万元以上。如果情节严重,挪用金额超过人民币五十万元的,就会被认定为“特别严重”情况,其判罚会相应增加。
那么涉及到多少钱才能算是“严重”的挪用公款呢?根据法律的规定,挪用公款的金额在人民币二万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属于“一般情节”,可以处以拘役、罚款等处罚。而挪用公款的金额在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属于“较重情节”,这时可以处以有期徒刑、拘役等刑罚。如果金额在人民币十万元以上的,就被认为是“特别严重”,可处以有期徒刑七年以上、十余年以下的刑罚。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挪用公款,不仅刑法对其进行了相应规定,还有政策法规对其进行了明确的处罚规定。例如《党纪处分条例》中明确规定,挪用公款的情况将被认定为“严重违纪行为”,涉及党员干部时将面临党内严肃处理。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在立案、判刑等方面,需要根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但一般来说,挪用公款金额超过人民币两万元以上,就可能会被认定为“严重”情节,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