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共财产如国有资金、国有企业资产、预算拨款、接收的捐赠等转化为个人或团体所有的行为。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它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侵犯了公共财产的权益。罪名相近的犯罪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职务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或者转移国家机关的公共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职务侵占罪是挪用公款的一种表现形式,犯罪行为的财物来自于涉案人的职务范围。
2.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上侵占或者非法买卖、挪用公共资金、财产,或者在审批、决策中借机贪污受贿等行为。挪用公款是在职务范围内进行的财产的转化,但与职务侵占相比,并不一定涉及职务行为。
3.贪污罪
贪污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或者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及非法出售原本属于国家或集体的物品等违法行为。贪污是一种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从他人手中获取非法收益的行为,不同于挪用公款。
4.行贿罪
行贿罪是指行贿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政府工作人员等行贿,在法律上也被视为与挪用公款罪相近的犯罪类型之一。行贿罪是指从外部给予官员,而挪用公款则是官员自己从公款中盗取。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应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切勿做出涉嫌挪用公款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