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是我国刑法中规定的三类犯罪之一,属于贪污贿赂犯罪之一,主要指公务员或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共财产、公款的行为。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一是犯罪主体必须是公务员或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二是必须有挪用公款的实际行为;三是挪用公款行为必须达到一定数额的标准。
挪用公款罪是三类犯罪之一,实际上是指不同情况下挪用公款罪所对应的刑罚不同。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属于金额较大的案件,最高可判处死刑,而如果数额不足三万元但超过一万元的,则属于较重的案件,最高可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如果数额不到一万元的,则属于较轻的案件,最高可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刑罚。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三类犯罪之一,根据其挪用公款的数额进行区分,不同数额的挪用公款罪所对应的刑罚也不同。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国家一定要严惩不贷,以起到震慑作用,保护国家财产,维护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