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属于侵犯国家财产的严重犯罪行为,法律一般会给予严厉的惩罚,以保障国家财产不受侵害,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于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人,一般是不容易获得减刑的。
然而,在特定的情况下,挪用公款罪也是可以减刑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人,法律对其实行的主要刑罚为有期徒刑,而减刑的措施则是可以通过适用法律条例进行的。
首先,刑期与罪行有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罪的刑期一般为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则可以判处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但也要考虑到犯罪人是否具备自首、坦白等积极的悔罪态度,情节轻微或具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刑罚。
其次,表现与奖惩有关。对于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人,法律也是可以对其进行表现上的奖惩的。如果犯罪人在服刑期间能够表现良好,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劳动和学习,依法纠正错误,担任工作,甚至为社会做出了一定贡献,那么在考虑减刑时,法院会作出相应的决定。
最后,赔偿与宽大有关。挪用公款罪犯罪人还必须承担法律所规定的赔偿责任。如果犯罪人在犯罪后能够积极赔偿受害者的损失,或者已经得到受害者的谅解,在考虑减刑时,法院也会予以宽大处理。
综上所述,对于挪用公款罪犯罪人的减刑,需要综合考虑犯罪人的犯罪情节、表现及赔偿等因素,才能作出正确的法律裁决。但是,作为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挪用公款罪犯罪人一般并不容易获得减刑,而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