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确,协议离婚是指双方达成一致同意离婚,签署离婚协议书后,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的一种方式。而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其他方式离婚,它的法律效力都是存在的。因此,能否起诉与离婚方式没有直接关系。
关于能否起诉,我们要看具体情况。一般来说,离婚后财产分割、抚养子女等问题都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解决,如果超过了时间,可能会影响相关权利。比如在2001年颁布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代理法》中规定,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代理人在5年内没有申请代理人资格确认的,将被视为无权代理。之后,相关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因此,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解决相关问题,就有可能受到限制。
另外,一些离婚案件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起诉,比如离婚后发现对方隐瞒财产情况,或是离婚协议中存在违法行为等情况。一些特殊的情况也会引起法院的重视,比如发现一方在婚前即有配偶、双方离婚后发现对方有婚外恋等,都可能会导致离婚协议或判决被撤销,并重新审理。
总的来说,离婚后若无其他争议,双方严格按照离婚协议履行义务,则一般不会再次起诉。但是如果离婚协议存在违法行为,或是在规定时间内未解决相关问题,则有可能再次起诉。当然,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对于属于争议点范畴内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沟通协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