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挪用公共财政资金或者其他财产的行为。为了规范公职人员的行为,保障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针对挪用公款的行为,《刑法》和《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1. 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的行为被列为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严重的还可能构成侵占罪。依据《刑法》第272条,挪用公款罪是指公职人员挪a用公共财产的行为,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2. 行政处罚法规:《行政处罚法》第46条规定:挪用、私分、截留、挤占、侵占、乱用或者虚报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团体的财物的,给予罚款。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机关购买和使用公务用车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禁止将公务用车用于与本职工作无关或者私人目的,禁止将公务用车出借、借用、赠与、抵押、担保、租用、挪为他用,禁止将公务用车作为住宅。
4. 中央八项规定:中央政治局在2012年12月印发《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提出要从党员干部生活作风七个方面入手,其中重点关注公款的使用,要求所花费的公款必须符合实际情况,禁止操弄公款,包括用公款请客、出国考察或工作之前到顶级酒店和私人会所健身娱乐等行为。
5. 特别资金管理办法:针对一些特别资金,例如救灾款、扶贫款、公交免费款等,国家制定相关的资金管理办法,统一管理,对挪用等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国家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公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