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行使公职人员权力或利用职务或其他工作便利侵吞、盗用、挪用、拖欠公款的行为。挪用公款严重违反了职务行为准则,损害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利益,侵害了公正、廉洁、透明的公共管理原则。在中国,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被规定为职务侵占罪。
根据中国的法律规定,挪用公款5万元可以立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九十八条规定:“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的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因此,挪用公款5万元是可以被立案的,根据数额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刑罚。
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职务犯罪,它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更破坏了公共管理的公正性和廉洁性,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信誉度。应该加大力度打击这种犯罪行为,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和管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法纪和职责,提高他们的监督自觉性,避免职务犯罪的发生。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监管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提高压力,从源头上杜绝挪用公款的发生,建立起更加有效的社会信任和法治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