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其他负有管理公款职责的人员,挪用国家机关工作经费、财务专户资金等公款,用于个人或者非法活动的行为。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挪用公款的定罪量刑标准如下:
首先,挪用公款的金额是判决定罪和刑罚的主要依据。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挪用巨额公款和非巨额公款分别定罪量刑。挪用巨额公款的金额达到五十万元及以上的,属于巨额公款,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入狱时间十五年以上,长达二十五年以下;挪用非巨额公款的金额在五万元以上,不足五十万元的,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其次,挪用公款的性质及用途也是判定挪用公款量刑的重要因素。如果挪用公款是为了个人私利或非法活动,那么判决量刑也要比挪用公款流于正当的事情严重得多。
最后犯罪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量刑的情况,通常情况下,犯罪往往不会立刻发现。定罪量刑标准根据犯罪的严重性、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悔罪情节等判定。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罪行,不但侵犯了国家财产,而且也伤害了社会的公信力。对于挪用公款的罪犯,我们要严格依法惩办,让他们为自己的罪行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够维护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