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以非法方式占有或使用公共财产或公共资金的行为。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违反了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而且侵犯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利益。因此,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不仅要进行行政责任追究,还要进行刑事追究。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占公共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从以上规定来看,挪用公款判几年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行为的性质和数额的大小。
具体来说,如果挪用公款的行为比较轻微,数额也不是很大,那么对于行为人来说,可能只会面临行政处罚。比如,被撤职处理,行政拘留等。
但是,如果挪用公款的行为比较严重,数额比较大,如金融机构的高管挪用公款达到千万元以上,那么行为人就有可能面临刑事追究。根据刑法规定,挪用公款行为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利益,而且会破坏公共信任,破坏社会稳定。如果行为人被定罪,将面临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处罚,对其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都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建议广大公务人员要自觉遵守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防止因挪用公款行为而带来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