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制度的确权是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建立现代农业、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宅基地确权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农民宅基地的使用权问题,为农民所有权落实提供法律保障和土地财产化条件,从而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健康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进步。
对于农村宅基地确权的时间,我国历经多个阶段的调研和探索,最终在2008年出台了宅基地确权登记管理办法,正式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宅基地确权工作。此后,2009年至2013年,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全面铺开,广泛开展宅基地登记、核实、调查、权属确认等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宅基地政策的深化和完善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在宅基地确权工作之前,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宅基地条例》已于1985年颁布实施,并对农村宅基地的审批、使用、转让、继承、保护等多个方面予以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以“脚踏实地、平心静气”为基础的口头传统习惯。随着宅基地确权工作的推进,这部法规逐步得到了贯彻落实,并不断被完善和补充。
总之,农村宅基地确权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促进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确权工作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还需不断优化和完善政策,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土地资源利用体系,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