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集体所有制土地上的居民住宅用地,是农村居民的居住和经营基地。在土地制度改革后,宅基地的使用权可以由集体所有制单位或村民组织分配给农民家庭,但是不得转让、转包、抵押。因为宅基地的使用权属于公共资源,不能被私人买卖。但是现实中,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虚假离婚”或者“留宅判宅”等现象,让一些人借助法律漏洞将宅基地私下转让获利。
宅基地私人售卖的风险和影响是十分严重的。首先,私人售卖会剥夺其他有需求的农民家庭的宅基地使用权。其次,私人售卖会带来宅基地容积率的失衡,增加农村村庄的人口密集程度,导致乡村环境恶化。最后,私人售卖会引起农民的不满和不公平感,破坏村庄内的和谐氛围。
为了避免宅基地私人售卖的现象,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宅基地管理,严格执行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程序;完善村民自治组织,提高集体所有制的管理水平;加强对违法转让宅基地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对违法转让者进行处罚和追责。同时,还应当提高村民的土地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土地政策的宣传和教育,让村民明白私人售卖宅基地的不利影响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