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反法律的行为,对于公职人员来说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同时也需要承担行政责任,并需要做出经济赔偿。
在国家有关规定中,挪用公款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挪用公款数额较小,不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社会影响较小;另一种是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或者是数额不大但是后果严重,可能会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社会影响较大。
对于挪用公款数额较小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25条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在1万元以下的,可以给予行政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对于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贪污罪”的范畴,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可能面临刑罚,同时还需要承担赔偿经济损失的责任。
在行政责任和经济赔偿方面,对于挪用公款造成的经济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律的规定,公职人员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并给予处分。具体的赔偿数额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少于挪用公款数额的两倍。同时对于挪用公款造成的经济损失,公职人员还需要承担行政处罚,包括行政记过、行政警告、行政降级等处罚措施。
综合来看,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需要承担行政和刑事责任,并且需要做出经济赔偿,赔偿数额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不少于挪用公款数额的两倍。因此,公职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挪用公款的严重性,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勤勉履职,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