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自愿依法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上建房居住的土地。但由于历史原因、地方政府的乱作为,宅基地的使用和管理存在一定的混乱和不确定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从2008年开始推行农村宅基地确权和颁证工作。
农村宅基地确权的目的是保障农村居民的土地权益,激发农村居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确权工作主要包括登记、勘测、测绘、验收等环节,确保宅基地的面积、位置、产权得以明确。
宅基地确权工作在国内的不同地区实行的时间不尽相同,实行时间较早的是江苏省,从2008年开始实施,到2013年底基本完成。其他地区也相继启动确权工作,如山东省在2012年开始实施,广东省在2013年开始实施。国家持续加强宅基地确权颁证工作,2018年公布了《关于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颁证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2年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宅基地确权与颁证工作。
宅基地确权的实施,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宅基地确权的顺利推行,不仅有利于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发展,也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宅基地确权工作也有助于规范农村土地管理秩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