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挪用公款属于一种违法行为,发生互助挪用公款的情况,应当及时立案调查处理。具体多少钱应当立案,主要要看挪用公款的数额。以下是针对互助挪用公款多少钱立案的讨论。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互助挪用公款是一种贪污行为,其数额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构成刑事犯罪。通常来说,互助挪用公款数额在5万元以上才会被认定为犯罪。因此,如果发生互助挪用公款情况,当数额不足5万元时,应当及时立案调查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而不必涉及刑事追究。
但是,互助挪用公款涉及的数额大小并非决定是否立案的唯一因素。其它因素,如行为人的人员身份、挪用的性质、持续时间等等,都会影响到立案的决定。比如,如果涉及到特定领域、重点部位、重大项目的公款挪用,即使金额较小,也可能会被认定为犯罪,需要立案调查。
当然,如果互助挪用公款所涉及的数额很大,达到几百万元、上千万元,那么就很明显属于犯罪行为,并且应当及时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互助挪用公款多少钱立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仅仅以数额大小作为唯一标准。如果有类似行为的发生,那么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审慎严肃地处理,确保法律的公平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