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离婚后的孩子抚养权的归属不是固定的。通常情况下,抚养权的归属由离婚双方协商决定,如果协商不成,法院将会介入处理。在离婚时双方可以协商的事项包括抚养权的归属、抚养费的支付、交往方式和时间等。如果双方在协商中没有达成一致,法院将依据孩子的利益来决定抚养权的归属。
尽管法律上并没有规定抚养权的归属由哪一方获得,但通常情况下,母亲会获得孩子的抚养权,因为她通常会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包括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教育和保健等事项。同时,母亲也更容易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
当然,在特定的情况下,法院也可能会裁定抚养权由父亲获得。例如,如果母亲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或者行为有违法、违纪的情况下,法院可能会决定抚养权由父亲获得。
在离婚时,除了抚养权之外,孩子的父母还需要协商支付抚养费的问题。抚养费的金额通常由双方协商决定,如果协商不成,法院将会参照孩子的实际需要和父母的财力状况来制定抚养费的金额。而且,抚养费的支付方面也需要明确,通常是由离婚双方按比例支付。
总体来说,离婚后孩子抚养权的归属并没有一定的规定,而是依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处理的。在处理抚养权时,法院会根据孩子的利益和需要进行裁决,以保障孩子的权益和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