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具有共同的抚养责任。当父母双方离婚或分居时,抚养权需要进行协商或诉讼解决。如果孩子还不满一周岁,根据《婚姻法》、《儿童权益保障法》等法律规定,法院会优先保障母亲的抚养权。
但在满月后,父母双方的抚养权基本是平等的。尤其在离婚或分居时,如果双方对抚养权存在争议,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包括孩子的情况、父母的情况、双方的关系等多方面考虑来判定。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孩子的最佳利益原则。这是指在满足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下,适宜的关爱环境、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等。如果母亲能提供更适宜的环境和关心,法庭会倾向于判决抚养权给母亲。例如,如果母亲没有工作,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并且住房、食品、医疗等条件都比父亲好,那么法庭就很可能判决母亲拥有抚养权。
其次还需要考虑父母的情况。包括父母的收入、家庭状况、职业等方面,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的健康状况、行为举止、人品等方面,这些都是判定抚养权归属的重要参考点。如果父母双方对孩子的重视程度相等,这时就需要考虑实际情况,比如谁有权利提交更具可信度的文件,谁在记录和诉讼过程中表现得更好等,才能做出更合理的抚养权判决。
综上所述,满月母亲争取抚养权取决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实践证明,为了避免抚养权争议引起的矛盾和影响孩子的成长,双方父母应该尽可能通过协商或调解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如果协商不能达成共识,可以去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