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归个人是侵犯国家财产和纳税人财产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必须由法律追究其责任。根据我国《刑法》,挪用公款归个人的行为被认定为“贪污罪”,并可以被定罪处罚。以下是对挪用公款归个人应该如何处理的解释:
1.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情节轻重,挪用公款归个人可以被判处不同的刑期,最少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重可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同时,涉案人员应该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并承担拘留、罚款等处罚。
2.“先罚款、后补缴”制度。国家税务局实施“先罚款、后补缴”制度,即涉案人员必须先缴清罚款、滞纳金等,并做出书面承诺,之后再根据结果进行追缴。
3.吊销相关证照,限制其从事相关行业。对挪用公款归个人的人员,可以吊销其有关税务、会计、审计等相关证照,并限制其在相关行业中从事工作。
4.公示其名单。为了给其他人员以警示作用,可以将挪用公款归个人的名单公示于社会上,使其成为舆论的重要谴责对象。
总之,挪用公款归个人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必须依法责任追究,对相关人员进行严格惩处,以维护国家财产和纳税人权益。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监督,发扬诚信精神,强化自我约束,共同守护国家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