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属于违法行为,应该依法予以惩处。公款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履行职责所使用的资金,挪用公款就是违反了公务员职责、损害了国家利益,破坏了公共财产。因此,挪用公款个人名义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挪用公款的行为应当受到行政处罚,最高处罚可以是行政拘留;而《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其最高的刑罚是无期徒刑,并可处罚金。
对于挪用公款行为的处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面临法律处罚:挪用公款是违法行为,为了维护法律尊严,必须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处理。无论是行政处罚还是刑事处罚,都应该遵循法律程序进行。
2. 进行调查并收回挪用的公款:在处理挪用公款的行为时,应该进行调查找出挪用的公款,并予以收回。
3. 进行惩处并公示: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应该加强对挪用公款行为的管理,对于涉嫌挪用公款的人员,应该依法惩处,并在相关媒体进行公示。公示涉及的内容包括被挪用的资金数额、被惩处人员的姓名、职务及处理结果等,以引起公众的重视及警醒。
4. 制定更加严格的制度:除了严格打击挪用公款的行为,还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及时修订完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全面改善公共机构预算管理、资金使用、经费审批等问题,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总体来说,挪用公款个人名义行为的处理,必须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从记过处分抑或刑事惩罚,进行紧急处置和理顺制度。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公共资金的监管,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切实维护公共资金的安全和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