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可以约定还房贷的事项,但需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和监管要求。一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离婚应当协商解决财产问题,遵循公平原则、尊重当事人意愿,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根据《房产登记暂行条例》等法规的要求,房屋所有权人和抵押权人应当在房贷还款方面履行合同责任,不得擅自变更还款方式、期限等。
因此,在离婚协议中约定还房贷应当符合以下原则:
1. 协议应当与双方的财产状况和还款能力相符。离婚双方要对房贷还款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进行充分的经济测算和评估,确保协议约定的还款金额和周期能够满足双方的财务承受能力。
2. 协议应当尊重银行贷款合同。双方应当查看房产登记证、房屋买卖协议、贷款合同等相关文件,确认房产权、抵押权状况和还款方式、利率等重要条款,不得违反贷款合同约定或银行的还款规定,否则可能引起违约、罚款等问题。
3. 协议应当保障双方的利益并具有约束力。离婚协议属于民事合同,双方应当对约定的还款责任、违约责任、解决纠纷方式等进行清晰明确的规定和约束。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离婚协议中约定的还款金额和周期等事项不符合相关法规和金融监管要求,可能会影响银行贷款的还款记录和信用记录,甚至可能导致债权人采取强制执行等措施。因此,在签署离婚协议前,建议双方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银行贷款规定,遵循合法合规的原则,减少后续争议和风险。